真正的班級秩序是教師即使不在場,團體中也能維持井然有序的秩序,這是發自兒童內心深處的。
——跨世紀教育
幼兒的秩序感以2歲為高峰,其后的幾年里,幼兒的秩序感是持續發展的。這個時期,幼兒會以秩序感為中心運用智慧,進行區分、類比的操作,將周圍的事物加以具體化。如果沒有秩序,幼兒會沒有方向感和安全感。所以,秩序必須存在于預備好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
教師和家長應充分利用幼兒園集體環境和家庭環境,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秩序感,使他們在一個統一的環境中協調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只有從小培養秩序感,孩子長大后做事才會井然有序,學習和工作才會有效率、有效果。
蒙氏教育五大領域操作順序的訓練都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秩序感。
“兒童之家”并非毫無原則性的自由場所,相反是有其規則、紀律與秩序性的。如:
在跨世紀幼兒園蒙氏班,幼兒在教室中如何坐、站、走,如何鋪、卷工作毯,如何取、放教具,如何請求老師、小朋友,都有一定的規則和秩序。
同時,跨世紀幼兒園的蒙氏教具布置井井有條、清晰明了,五大領域的區域分割,按照順時針方向排列,既互相獨立,又互相聯系。
五大領域的教具陳列,按照內在的秩序感,遵循“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經典教具到延伸教具”的原則。
每一種教具在教具柜上都有固定的位置,便于孩子操作完畢后整理歸位。
蒙特梭利教室中,秩序無處不在,孩子們在秩序的環境中,自然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會逐漸融入這個秩序的環境。蒙特梭利教師需要通過引導,幫助孩子快速適應這個秩序的環境,并建立孩子自身內在的秩序感。
父母和老師要為幼兒提供有利于其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外在環境和條件,真正理解幼兒在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種種表現,才是對他們的尊重和愛護。